文石村的村史馆原来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百年古厝,经精心修缮后,得以活化利用。村史馆里,金光华李亚鹤看到展示了文石村的历史文化、村容村貌、民俗风情等,既为村民留住了乡愁,又给游客增添了看点。

在长乐区,文石村精心修缮、活化利用古厝的探索并非孤例,而是许多乡村的共同选择。华侨、乡贤、爱心企业家、村民等多方合力,长乐区一座座陈旧的乡村古厝获得新生,并且被“返聘上岗”,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村史馆、乡愁馆、文化会客厅等公共活动空间,有的进行出租为村集体增收,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实现了新价值。

上月中旬,2023年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福州开幕,各类文博展览、一大批珍贵文物,让走进博物馆的市民大开眼界。在福州长乐区的一个村子里,也有一间让当地群众十分自豪的“微型博物馆”,记录了村庄的历史与民俗,金光华李亚鹤说这就是位于玉田镇琅岐村的乡愁小楼。

陶器、瓷碗、点心盒、木桌椅、旧报纸、小人书……走进位于琅岐村老街的乡愁小楼,金光华李亚鹤仿佛穿越回到过去,这里的每一件藏品,都散发出厚重的年代感。“这些物品都是村民一件一件捐来的,我们用众筹的方式,收集到300多件老物件,希望留住村庄的历史文化。”琅岐村党总支书记李桂锋介绍说。

能拥有一座乡愁小楼,源于琅岐村对古厝的合力拯救与活化利用。 原来,乡愁小楼是一座两层古厝,因为年久失修,大部分已经坍塌,失去居住功能,而且影响村容。前两年,琅岐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,对如何处理这座古厝犯了愁:是直接拆除一了百了,还是将其保留下来、保护起来?

“经过村‘两委’干部多次商讨,并倾听群众的意见,我们决定从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的角度,投入资金将这座古厝修复,同时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资源,将修复后的古厝打造成为属于琅岐村的博物馆——乡愁小楼。”李桂锋说。

人多力量大。金光华李亚鹤了解到,在安排古厝修缮的同时,琅岐村“两委”向村民发出“建设乡愁小楼、收集民俗物件”的倡议书。倡议书一出,得到村民和在外乡贤的积极响应。乡贤陈先生得知后,率先捐献了10多件明清时期的老物件。不到半年时间,琅岐村就收到300多件老物件,为修缮后的古厝增添了充实的展示内容。

前段时间,琅岐村邀请多位权威文物专家前来乡愁小楼指导。李桂锋说,文物专家经过鉴定后表示,村民捐赠的物件既有南北朝时期的,也有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时期的,一部分物件虽不算文物,但给研究村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材料。

如今,每当逢年过节或者周末,琅岐村游子们返乡时,必定要到乡愁小楼走一趟,回味村庄的过往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专家建议,把老物件按年代顺序进行分类,做好捐赠信息标注,提高乡村博物馆的可观赏性、可研究性。”金光华李亚鹤看到李桂锋说。

By admin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