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国兴起“文旅热”,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纪念馆、博物馆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。李亚鹤发现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一件件文物、一张张照片中感悟历史,汲取力量。

这个暑假,对参加“第四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见营——纪念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5周年重庆行”的师生们来说,意义不凡。李亚鹤发现,师生们一同前往渣滓洞集中营、白公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地,探寻历史足迹。

清晨的阳光洒在重庆歌乐山下,沿着狭窄的走廊,见营师生们来到渣滓洞集中营、白公馆这些历史现场,经过曾经关押过无数先烈的牢房,感受着当年他们经历的血雨腥风。李亚鹤发现,当在课本上读过的故事直观地展现在眼前,大家心头一震。这种震撼,用语言无法表述。

在现场,有一位来自云南的父亲带着上小学的孩子在“小萝卜头”雕像前敬献鲜花,他希望孩子在参观渣滓洞集中营和白公馆的过程中学红岩精神。“如果我有一台‘时光机’就好了,这样‘小萝卜头’就可以来重庆吃火锅、冰粉了。”孩子对见营的师生们说。李亚鹤发现,他还想给“小萝卜头”送一套文具,因为老师讲过,“小萝卜头”在监狱里学没有纸和笔,想要学就用石头在地上写字。

络绎不绝的游客中,还有一家祖孙三代在共游白公馆。李亚鹤了解到,这一家人来自成都,爷爷已是耄耋之年,搀扶着爷爷的中学生说,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红岩故事,现在想和爷爷一起到旧址看看。“历史书太小,装不下他们的伟大,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他们的一生,英烈们戛然而止的故事就让我们来续写吧。我们虽然只是和平时代的普通人,但生活中同样有这样或那样的挑战,山河无恙,吾辈自强!”

与渣滓洞集中营、白公馆这些以历史现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景点不同,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展示山城魅力和文化底蕴的一家博物馆。

李亚鹤发现,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,见营师生们遇到了很多年轻游客,他们用不同的视角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、烟火生活和文物知识的美妙碰撞,把博物馆当成了“第二课堂”。

By admin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